全国免费电话:
400-023-5989

行业动态

绿化贵州三年行动计划新八戒体育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八戒体育在贵州高速发展的今天,实施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意味着什么?对贵州的现在和未来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案例1: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12》,“我们的生活方式过度消耗了自然资源,人们似乎认为还有另外一个地球可利用。我们使用的资源量超过了地球供给的50%。即按照现在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人类目前每年要消耗1.5个地球的资源,到2030年人类需要2个地球,到2050年,人类需要3个地球。”《地球生命力报告2014》再次显示,栖息地的丧(sang)失与退化是威胁生物多样性最主要的因素。《中国生态足迹报告2012》显示,中国正经历有史以来最大的生态赤字这是由几十年经济高增长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中国十几种“标志性和重要物种”由于捕猎、森林砍伐、栖息地的丧失以及人类活动的增加,都出现了明显的减少。

  案例2:2012年6月“里约+20”环发大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会议认为,200年来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失误是“资本误投”,主张今后重点投资“自然资本”,就是投资森林、草原、海洋、有机农业、淡水资源、可更新能源及其后续产业领域,把这些自然资本培育成强大的绿色产业,作为人类的财富源泉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两个案例提到两个词:“栖息地”“自然资本”,关系到生物多样性和人类可持续发展。

  “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对贵州的发展来讲意味着“守住生态底线”已经从思想认识层面上升到实实在在的行动;意味着自然生态系统将会不断修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将会不断扩大、生物多样性将会日益丰富;意味着贵州的生态优势、后发优势将会不断显现,继“多彩贵州”品牌之后,八戒体育“绿色贵州”将成为贵州又一个极具份量的新品牌。

  1、各级党委政府的发展思路将发生重大改变,基层政府会更加重视造林绿化、更加重视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更加重视绿色生态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2、贵州石漠化治理迎来历史性机遇并将取得突破性成效,随着领导重视、资源整合、市场机制、考核督查等共同发力,将极大推进项目建设和科技成果运用,贵州西部石漠化治理必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3、贵州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进程会贴上绿色的标志,城市、乡村、园区、通道会更美,现代山地高效农业将破题,绿色生态产业会异军突起,成为贵州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绿色发展理念将会影响一代又一代贵州人。贵州会真正成为中国的一个宝贝。

  从人民群众需求看,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老百姓对改善生态环境的要求越来越强烈,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过去求生存,现在求生态。因此,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经成为全省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导需求,我们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期待,牢固树立抓生态就是抓民生、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清新空气、清澈水质、清洁环境等生态产品的迫切需求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关注生态建设,八戒体育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改革发展高度重视,相继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和批示,为做好生态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对各级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他对贵州提出了要坚决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月,习又对林地保护和非法侵占林地清理排查专项行动作出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专项行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开展好专项行动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1月19日至21日,习在云南调研时再次强调生态保护的重要性,他指出: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2014年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对林业生态工作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先后启动了贵州省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和贵州省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划定了包括林地保有量、森林保有量和湿地保有量等在内的九条林业生态红线万亩的红线管控区域。省委书记赵克志同志还发表了《生态文明引领贵州走向新时代》的署名文章。

  目前,全社会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参与生态建设。有积极造林改变家乡面貌的造林英雄“文朝荣”,有积极捐资认养树木的市民、有积极举报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公民、有挺身而出保护森林的农民、有为扑灭森林火灾而英勇献身的机关干部和战士,以他们为代表的全社会都对生态建设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通过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查处了许多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案件,其中还查处了一批影响巨大、性质恶劣的大要案,严厉打击了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震慑了不法分子、维护了法律权威,提高了广大群众保护森林资源的意识,形成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

  据2014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有关数据显示,我省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排名已经达到了第15位,森林蓄积在全国排第14位,这三个是我省少有的在全国排名较高的几个指标,良好的森林植被已经成为贵州最响亮的生态品牌、最突出的生态优势。

  从2000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国家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我省已经完成了3600万亩的营造林任务,我省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森林覆盖率连续14年保持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以上,2014年达到49%,资源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生态基础,同时也为我省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积累丰富的经验。

  我省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和森林覆盖率在全国还处于中流水平,与福建、江西、湖南等兄弟省份相比,我们还有不小的差距,特别是人均森林面积、单位面积蓄积都还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下。

  到2013年,我省还有一半以上的县的森林覆盖率还在50%以下;全省1675个乡(镇)中,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下有1005个;在全省18570个村中,森林覆盖率在50%以下的村个数达到总数的62.75%。

  目前全省森林资源保护的形势并不容乐观,八戒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我省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仍处于多发、高发态势,生态安全面临严重威胁。个别地方领导干部生态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放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干预执法;个别企业以“重点项目”自居,罔顾公益,蔑视法律,肆意向执法部门施压,大肆非法侵占、毁坏林地和森林,践踏林区群众财产权益,非法收购无证木材和珍稀植物,直接刺激和加剧了非法采伐活动;个别不法分子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不断铤而走险,非法蚕食和攫取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牟取暴利。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活动的猖獗,极大破坏了我省生态资源,严重威胁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关资料显示,我省将在三年内开展造林绿化的1042万亩宜林荒山,特别是8558个重点村的642万亩宜林荒山,大多分布在石漠化严重或交通不便的贫穷落后地区,具有地块零星破碎、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保水能力弱、自然灾害频发、造林难度大、造林成活率低、苗木生长缓慢、植被恢复难度大、需多次补植补造才能成林等特点。加之这些地方的群众自发造林的积极性差、劳动力短缺、八戒体育经济基础薄弱、思想观念落后、生产方式粗放、基层组织战斗力不强等因素,导致这些重点县、重点乡和重点村的造林绿化工作难度较大,成为我省造林绿化工作的“硬骨头”和“拦路虎”,采取一般的技术手段和常规的组织方式完成造林绿化工作的可能性不大,效果也不会好。

  由于不正确的政绩观的影响,加之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面广、点多、难度大、见效慢等原因,部分地方,特别是森林覆盖率排名长期处于中下水平的地方党政领导,没有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当前和长远、显绩和隐绩、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对县乡村造林绿化工作不重视不关心不过问,更不用说为造林绿化工作提供必需的资金、人才和组织保障,宁愿贷款在县城广场种一棵大树,不会投资在荒山上栽植一片林。

  据测算,要完成1042完万亩荒山的造林绿化工作,共需筹集资金19亿元,其中需从各项林业工程项目筹集10亿元,从省、市、县三级财政筹资9亿元。而我省林业行业90%以上的造林绿化资金都是依托国家重点工程,这些工程的单位面积投资较低,人工造林每亩投资才300元,远不能满足这些造林困难地带的要求;

  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的8558个重点村,目前的森林覆盖率都在50%以下,林地面积占比在30%以上,即使将这些村所有的林业用地全部绿化,部分村要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50%的目标,还需进一步在农耕地等非林业用地上造林,这就涉及到其他涉林资金的整合、造林地块的协调、农民意愿的征求和树种的选择等,任务非常繁重。

  由于林业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自然风险大、再加上我省的林业用地的立地条件较差,多属于不适宜耕作的劣质土地,比较收益低,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大。

  由于我省特殊的地理条件、石漠化面积大、程度深,导致我省的森林资源一旦受到破坏,就很难恢复,即使恢复,也需要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时间,别的地方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而我们贵州是百年树木、百年树人。

  答(造林绿化管理处副处长江萍):为贯彻落实省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在依靠行政推动的同时,将努力摆脱计划经济传统思维的束缚,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改革创新,在造林绿化的市场化和社会化上进行深入探索,开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部门联动、多元投入的造林绿化工作新局面。

  一是积极研究出台鼓励扶持造林绿化的政策措施,化解造林地落实困难、造林绿化投融资渠道少、投资标准低等难题,充分调动社会力量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

  二是抓住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契机,落实“谁造谁有,谁经营谁受益”等各项优惠政策。同时把造林绿化与农民增收和绿色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调动农民造林护林的积极性。

  三是积极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大户等新型造林经营主体,对企业提供优惠政策、资金扶持和政治荣誉,对林业专业合作社和造林大户提供指导、协调和服务等,调动发挥混合所有制经济在造林绿化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同时要借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发挥国有林场的示范带动作用。

  四是创新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先建后补的造林模式。为了使计划下达后林业局被动造林转变为社会主体主动造林,强化林业局管理职能,更好的为造林主体服务。积极探索推行“先建后补”的营造林机制,实行包栽、包活、包管的造林管护措施。。

  五是发挥绿化委员会的作用,加强部门绿化协同,形成合力。通过各有关部门、共青团、机关、学校、部队、绿化基金会、派等各方面的力量,大力推进义务植树活动、植绿护绿爱绿活动,掀起绿化贵州新高潮。

  林业的生态建设包括了造林绿化、资源保护两个大的方面,林业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资源利用,也就是发展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是林业工作的一体两翼,必须协同推进,良性互动,才能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我们贵州山地丘陵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92.5%,林业用地面积1.32亿亩,占国土面积的50%,这就决定了贵州农村经济发展和扶贫攻坚的潜力在山上,希望在林业,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在大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坚持生态经济相结合,大力发展林业产业,全省林业产业呈现提速转型增效的良好态势,林业产业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速度,2014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了610亿元,林业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我们发展林业产业的基本思路是: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理念,生态经济结合,大力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展产业,通过实施林业产业三年倍增计划,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林业产业高速、优质、高效发展,经过努力,到2017年,全省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以上,在2014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努力把林业培养成生态建设的增长点、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发展的增长点,将林业产业培育成我省现代山地高效农业的重要支撑。

  一是突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主导产业。以打造产业总产值1000亿元为目标,根据我省林业资源禀赋,重点发展木竹精深加工(林纸、林板、家具)、林产化工(油桐、五倍子)、森林生态旅游、花卉苗木、木本油料(油茶、核桃)、木本中药材(红豆杉、黄柏、厚朴)、精品果业(刺梨、蓝莓)、林下经济8大主导产业。

  二是结合生态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以坡耕地和立地条件较好的宜林荒山为重点,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石漠化综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费专项、扶贫专项、现代农业发展专项等工程项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适度规模经营,相对集中连片推进,紧紧围绕8大主导产业,实施标准化种植、集约化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贵阳市重点发展樱桃、杨梅等休闲果园产业和花卉苗木产业;遵义市重点发展竹产业和茶产业;安顺市重点发展金刺梨、李等精品果业;毕节市重点发展核桃及石榴等鲜果业;铜仁市重点发展油茶、茶叶、竹、棕榈等产业;黔东南州重点发展工业原料林、蓝莓、油茶、木本中药材等产业;黔南州重点发展刺梨、无患子、茶叶产业;黔西南州重点发展油茶、核桃及速丰林产业。

  三是加快结构调整,促进加工业转型发展。优化林产加工产业布局,引导分散的企业向工业园区聚集,形成产业集群。鼓励现有木竹加工、林化加工和木本油料加工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实施兼并重组,促进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木材加工业标准体系,坚持市场准入门槛、限制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扶持上档次、上规模的林产加工企业,提升产业整体水平。

  四是加强基础建设,提升森林旅游品位。以全省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旅游小区为重点,科学编制森林旅游规划,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森林公园建设,改善接待条件,提升服务水平,打造森林旅游品牌打造,将森林旅游培育成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力争在“十三五”建成和完善6处森林公园度假示范区,建成35处在国内享有较大影响的重点森林公园和5处高标准的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015年全省森林公园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500万人次。

  五是深化林业改革,创新产业发展机制。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企业主体、统筹推进林业产业发展。在基地建设上,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入各类市场主体,推进林地流转规模经营,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整合林业、农业、扶贫等部门的项目资金,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与林农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营建优质高效的产业基地,让群众分享“绿色红利”。在加工业发展上,进一步搞好服务,落实好我省省级林业发展专项资金、林业项目贷款贴息、林权抵押贷款等财政金融方面扶持政策,以及林业“三剩物”加工利用企业的增值税即征即退政策,努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在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上,积极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通过招商引资,加快改善森林公园基础设施,提升森林旅游水平。继续做好林产品质量建设、科技支撑、市场开拓和林业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建设,为我省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刚才发布人谈到,八戒体育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宣传要实行全媒体推动,请问具体有哪些措施?

  宣传是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道工序,是凝聚共识、激发斗志的“催化剂”、“助推剂”,必将贯穿“坚守两条底线,建设绿色贵州”的全过程。为此,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对做好林业宣传工作作出批示,省委宣传部专门组织召开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闻宣传协调会,并与省林业厅共同制定了宣传方案。现简要介绍如下:

  宣传我省生态文明的制度设计、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部署及重要指示精神;宣传改革开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省造林绿化取得的主要成就、典型及亮点,突出贵州助推“百姓富,生态美”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为此,要做到:内宣与外宣同步发力;线上与线下共同推进;动态与静态有机结合;平面与立体全面拉动。要形成长流水、不断线报道,有重点、有步骤推进,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动员、全民广泛参与,全媒体推动的大宣传格局,共同打造建绿色贵州新名片。

  一是三年期间我们将按照每年一个主题,分阶段、分层次、分步骤地做好绿色贵州建设宣传工作的统一谋划、精心组织和系统报道,力求做到站得高、望得远、做得活、沉的深、发得好、传得广。

  二是突出重点,不断掀起宣传高潮。每年年初为造林绿化、森林防火的关键时节,同时也是省“两会”、全国“两会”及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国际森林日、植树节、爱鸟周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要提前做好谋划,集中发力,掀起高潮,为全年宣传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每年年中为生态文明大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书博会及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等重大活动的时间节点,各单位要将绿色贵州建设与生态环保、小城镇建设、民俗文化、旅游文化、酒文化、招商引资等结合起来,统一策划,突显贵州各行各业绿色发展的理念、典型及亮点。 三是结合实际适时做好典型报道。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是由一系列鲜活的事件和人物组成,各新闻媒体将绿色贵州建设纳入重要宣传主题,与基层林业部门要紧密配合,及时发现和总结各地好的做法和典型,拓宽绿色贵州宣传的内涵和外延,做好与山地高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扶贫、增收致富、百姓生活等的有机结合,

  一是要做好动态报道和深度报道。要在对重点地区报道的基础上,开展对全省造林绿化、森林资源保护等的持续动态报道、跟踪采访、人物专访,充分挖掘好的经验、典型与做法,刊播一批高质量、有深度、有影响的宣传报道,反映各地各部门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的工作进展、取得的成效以及社会反响等。

  二是刊发署名文章,做好活动报道。人民日报、新华社、求是杂志等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对省委、省政府领导进行专访,撰写署名文章。要高度重视并做好2月25日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仪式的宣传报道。要以全国“两会”、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酒博会等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绿色贵州行”媒体采风系列活动,向社会广泛征集“绿色贵州”摄影作品、公益广告。与“贵州榜样,时代之星”等主题专栏相衔接,推出“最美绿色卫士”等系列活动。

  三是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根据“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等工作进展情况,适时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向社会公布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取得的战果和绿色贵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在全社会形成生态建设与保护协同推进的宣传态势。

  四是开展网络征集、公众参与、公益广告和热词推送等活动。充分利用网站、微信、微博等新兴传媒,开展微话题、微访谈、微电影、在线访谈、知识竞赛、摄影作品和公益广告征集等活动;开展最美湿地、绿色卫士评选;树木(草地)、湿地认养等公众参与性强的活动;在电视、广播、网络、公共场所、乡村、楼宇间、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公共交通工具、通讯工具等,登载公益广告、宣传标语等,营造强大的宣传声势。每年选取几个敏感度高的词汇作为热词,在各项宣传活动中大量运用,不断扩大和巩固宣传效果。

  五是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们将积极向中央、香港驻黔新闻单位和重点网站报送选题和新闻线索,加大在中央媒体的宣传报道。同时,通过画册、视频等对外宣传资料的印发,扩大绿色贵州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

  六是建立通力协作、高效运作的运行机制。我厅将加强与宣传部门、新闻单位和网站的通力合作,建立紧密、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确保宣传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

Copyright © 2012-2024 B体育官网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电话:400-023-5989 传真:400-023-5989

手机:13855142212 联系人:张生